所谓制模,就是根据患者体型、肿瘤的部位及大小的不同,为其量身定制一套体位固定装置的过程。其主要作用是避免在治疗过程中,患者因不自觉的身体移动对治疗安全和疗效产生影响。针对患者肿瘤部位的不同,将采用仰卧/俯卧位进行治疗。治疗时,治疗师都会将制作好的模具事先放置在治疗床上,而后借助模具的固定效果,保证患者每次治疗位置的一致性。
同时,模具也据体位的不同可分为三种:头颈肩部固定装置、胸部固定装置及腹盆腔部固定装置。
头颈肩部固定装置
胸部固定装置
1 制模前准备
如腹部肿瘤患者在制模及治疗前,需进行肠道准备,即通过控制患者在一定时间内饮食的饱腹程度,来确保肿瘤在腹腔内相对位置的固定;前列腺肿瘤患者需确保一定的膀胱充盈程度;而胸部肿瘤患者,特别是罹患肺癌、纵膈肿瘤等适用呼吸门控技术的患者(呼吸门控技术是使用计算机控制,在一定呼吸区间内,通过控制束流的出束,进而进行精准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),在制模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,以确保治疗时患者呼吸频率、幅度的平稳、一致。
除上述准备外,治疗师在制模前还将就制模的过程为患者进行详细介绍,告知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,以便后续正式制模的顺利进行。
2 正式制模
在明确并记录患者相关状态后,治疗师便着手开始制模。模具主要分为热塑膜、发泡剂定位膜(适用胸腹部肿瘤)及真空垫(适用头颈部肿瘤)。上述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将软化或呈泡沫状,常温冷却后便可凝固成型。治疗师运用这一特性,为每一位患者制作个体化的治疗模具,并就模具舒适度进行亲身体验,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头枕,以尽量避免或减轻在治疗过程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。在制模的整个过程中,患者只需俯卧/仰卧在模具床上,并保持静止状态。通常而言,制模过程需3名物理科治疗师、1名放疗科医生协助参与完成,平均耗时约45分钟。
3 重复性检查
在完成制模工作后,治疗师还需将患者CT模拟定位的结果与模具参数进行对比、核对,以确保模具制作的精准性满足治疗需要。
在整个制模的过程中,治疗师会与物理师、放射治疗科医生保持密切沟通,依据患者病情,明确模具制作要求及其他患者差异化的注意事项。